卫星看中国: 黄河入海口40年变迁

“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还。”在山东东营,雄浑的黄河水与碧蓝的大海相互交汇,犹如天然画作。

黄河从上游一路带来的泥沙,不断形成新的滩地,向大海推进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东营是黄河入海之地,有着中国最完整、最广阔、最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,有著名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被人们誉为鸟类的天堂。

黄河三角洲湿地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黄河流动到下游地区,随着水流逐渐减慢,水中携带的泥沙不断地沉淀并积累,黄河入海口也因此不断“生长" 。通过卫星遥感图可以看到,黄河含沙量巨大的河水向东南汇入渤海,黄河泥沙沉积起一片暗黄的三角洲。同时,含沙量巨大的河水与蓝色的海水也产生了"泾渭分明"的奇观。

1989年黄河入海遥感图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2009年黄河入海遥感图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通过对比卫星遥感图可以看到,1989年-2009年黄河三角洲发生了令人瞠目的变化。

20年前,黄河还以东南弯曲的弧形注入渤海,但是20年后黄河入海口变成了一个“人”字,此前东南方向的出海口被堵住,黄河在这里掉头向东北方向汇入渤海。

 

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。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,大致北到海河,南达江淮。据历史文献记载,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,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。最近黄河入海口的两次人工改道发生在1976年和1996年。

 

以上40余张遥感影像图记录了1977-2018年的40年间黄河入海口的变化

并清晰地显示了1996 年的黄河人工改道

(图片来源: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)

 

 

 

News Center

新闻中心